人類的情緒是容易激動的,美國的心理學(xué)家華生把愛、懼、怒三種情緒反應(yīng),視為人類最原始的情緒。華生的說法,是否正確?我們現(xiàn)在并不在研究情緒的理論,所以,暫不去管它。不過,從他的這種說法中,可以看出來人們情緒生活中的重要。就常情來說,任何人都避免不了說得輕松一點(diǎn),即所謂“脾氣”。
“脾氣”誰沒有呢?尤其在今日的社會中,到處都有“氣” 使你消受,社會愈不安,經(jīng)濟(jì)愈窘迫,人們受“氣”的機(jī)會便愈多,而“出氣”的機(jī)會呢也愈多。中西先哲,每有勸人受“氣”而勿“出氣”的,這種說法,在今日確已值得考慮了。因為心理科學(xué)告訴過我們,假使一種情緒的激動,而不予適當(dāng)?shù)陌l(fā)泄,結(jié)果必致造成心理或生理的失常。所以,今天的問題,并不在壓制“氣”,而是在如何“出氣”。出氣的方式,可以說是很多,最原始的莫過于蹬腳,摔物。有許多人在正氣憤的時候,就雙足亂蹬,之后氣就煙消云散了;或者是亂摔東西,我們??吹骄起^的桌碗,被顧客們掀翻的事件,這種方式,雖說粗野,他對于“出氣”的目的,確是可達(dá)到的。一般沒有修養(yǎng)的人,往往用這兩種方式來發(fā)泄內(nèi)心的氣憤。
至于文人雅士呢?他們又有自己的出氣的辦法,所謂吟詩作樂,就是一般被人目為最清高的出氣的方法,他們在忍受“氣”的時候便朗誦一些詩,創(chuàng)作一首詩;或者唱一首歌、奏一曲琴,借文字與音樂,來驅(qū)散自己心頭的憤恨。
最消極的方法,莫過于用煙酒來麻木自己的神經(jīng),用生理上的極度激動,暫時的使氣憤消沉下去。很明顯的,這種出氣方法,是太消極、太無用了。因此,有些人便采用了剛好相反的態(tài)度,他們要把氣憤化為一股毅然決然的力,以此來反抗氣憤,來改變氣憤,來消除氣憤的根源。
不管是蹬腳摔物,吟詩作樂,或積極或消極,終究采用這種方式的還是不甚普遍。通常最流行的方式,恐怕要算“遷怒于人”了。在遷怒于人之中最容易被用來作出氣對象的,就是小孩子。
為什么小孩子最容易被人用作出氣筒呢?大概就因為小孩子力量弱,沒有辦法反抗。同時,在成人的心目中,總以為小孩子不懂得什么,拿小孩子來出氣的事實(shí),因此就非常普通了。
在家庭中,父親在外面受了氣以后,回家就對小孩子夫婦之間,有了一點(diǎn)口角,也就遷怒小孩子,在小孩子身上出氣。不但做父母的要拿自己的小孩于來出氣,就是學(xué)校中師,也每每拿學(xué)生來出氣。尤其近年來,由于教師生活為柴米油鹽,教師們的心境時常是很沉重的,因此,有時無緣無故的會罵起小孩子來。
拿小孩子來出氣是很容易的,可是拿小孩子來出氣,害煞了小孩子。父母把小孩子當(dāng)作出氣筒,無緣無故罵小孩打小孩子,使小孩子把打罵看成了家常便飯,以后,小孩子犯了錯誤,你要責(zé)罰他時,他對這些習(xí)以為常的責(zé)罰,早司空見慣,不會發(fā)生任何反應(yīng)。這是第一個害處。
有時候,父母以小孩子出氣,起先是滿肚皮的氣,打起來便不擇手段。我還記得有個做母親的,自己受了別人的氣,把自己三歲的小孩子猛地往路旁一摔,結(jié)果把小孩子的門牙斷了,滿口的鮮血,真叫人心痛。后來,我看到那小孩子缺了牙,說起話來,漏風(fēng)得怪難聽,這還算是小事!假使那小孩子的手腳摔斷了,那不是害了他的一生嗎?成人這樣做心何忍?所以,拿小孩子出氣,容易造成小孩子終身的遺憾這是第二個害處。
小孩子有小孩子的意志,小孩子有小孩子的人格。成人當(dāng)尊重小孩子的意志,尊重小孩子的人格,任意把小孩子當(dāng)出氣筒,我們應(yīng)當(dāng)力予反對。
關(guān)注獲取,更多幼小初高成長規(guī)劃資訊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