簡單粗暴的方式不能讓孩子改錯,對孩子最好的教育還是耐心教導(dǎo)!被“恐嚇”著長大的孩子,會留下一輩子的心理陰影。
怎樣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?希望這篇文章能帶來一點啟發(fā)。
你是否也在用警察嚇唬孩子?
孩子的教育一直是家長們的重中之重,而教育的方式也隨著時代的進步,變得更加符合孩子的發(fā)展。但并不是說所有的教育方式都是對的。
比如以下這種:
當(dāng)孩子調(diào)皮搗蛋時,很多家長為了制止孩子的錯誤行為,會跟孩子說:“如果你再調(diào)皮搗蛋,警察叔叔會來把你抓走,你就見不到爸爸媽媽了......”
這樣的結(jié)果就導(dǎo)致了一系列“悲劇”的發(fā)生
某日傍晚,六安市特警三大隊的民警接到了一位大媽的報警電話,原來是大媽在路上發(fā)現(xiàn)一個邊跑邊哭的走失兒童……
警察趕到后,上前詢問孩子的情況:“叫什么名字呀?在哪里上幼兒園呀?”
誰料,沒看到警察還好,一看到警察叔叔,孩子哭得更兇了……

嚇得警察趕緊解釋:“小朋友我們是警察叔叔!我們是好人?!?/p>
就連一旁的好心大媽,都看不過去了,連連幫著解釋。

但不管警察叔叔怎么解釋,怎么哄孩子(又送禮物、又帶孩子坐警車)都無濟于事,孩子就是哭的不要不要的。

直到半個小時后,心大的爸媽才發(fā)現(xiàn)孩子走丟報了警,好在很快孩子就被爸媽接回家了。
估計整個哄孩子的過程,警察叔叔的潛臺詞都是:“我們做錯了啥?我真是好人呀?!”
本該是讓我們感到最安全、最可信的人——警察叔叔,為什么能讓孩子如此害怕?
經(jīng)過深入調(diào)查才得知:原來父母長期在借用警察叔叔的身邊假扮成“壞人”的角色來教育“熊孩子”。
久而久之,灌輸了這些“嚇唬”式的話,導(dǎo)致孩子的內(nèi)心對警察叔叔無比排斥與恐懼。
讓孩子形成錯誤的認(rèn)知——用警察嚇唬
在孩子鬧脾氣、調(diào)皮的時,父母總會說:“再不聽話,就讓警察把你抓走”、“再哭,讓警察叔叔把你關(guān)起來”……

這些所謂的“經(jīng)典”語錄,時不時就搬出來教育孩子、灌輸警察叔叔=“壞人”的想法恐嚇著孩子。
可想而知,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心理陰影。
之前有個新聞:一個孩子被人綁架了,小孩曾有一次趁犯罪分子不注意的時候偷偷跑了出來。
在小孩逃跑的過程中其實有兩次求救的機會,一次是看到路口指揮交通的交警,另一次是看到停在路邊的警車。
但是由于家長經(jīng)常用警察叔叔抓小孩的來嚇唬孩子,讓孩子對警察叔叔是壞人的形象感到恐懼。
從而不敢向路邊的警察求助,后又被犯罪分子抓走!

這些遇到危險,不敢向警察求助的孩子,之所以把警察看得比壞人還恐怖,都是被家里人錯誤的教育方式嚇的!
但我們真的不敢想象,那些害怕警察,看見穿制服的人就躲著走的孩子,如果真的遇到危險,還能向誰求助!
總是拿警察嚇唬孩子,真正遇到危險的時候,會把孩子置于險境。
害怕警察的孩子,可能遇到危險不會求助,到這個時候就后悔莫及了。
所以,把警察叔叔假扮成“壞人”角色的那些話就被別再對孩子說了。
一定要讓孩子知道:警察是好人、警察不可怕,遇到危險,一定要第一時間向警察求助!
讓孩子沒有安全感——用鬼怪恐嚇
“再不睡,大灰狼過來把你叼走!”
使用這種鬼怪恐嚇的方式,大多數(shù)是老一輩哄孩子最常見的方式。
偶爾用一次無傷大雅,次數(shù)多了,會讓孩子變得沒有安全感。
于是,大灰狼就成為了孩子內(nèi)心最懼怕的心理陰影。
每晚躺在床上總是會不自覺地想象它的樣子,越想越怕,關(guān)燈睡覺的時候,習(xí)慣蓋住頭,甚至夜里睡覺還會做噩夢。

或許,可能在父母心中這是一種“善意的慌言”,隨口說說很大的影響。
往往這種恐嚇式的話,在一定的情景中可能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,但卻會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顆不安的種子。
當(dāng)他每天都覺得身邊是不安全的,這其實是很痛苦的體驗。
也許有一天大人的謊話會被戳穿,但孩子的恐懼卻不會消散。
殺傷力最強——用拋棄威脅孩子
絕大多數(shù)的父母都曾經(jīng)歷過孩子不聽話、不配合的時刻,當(dāng)舍不得打罵又無可奈何,常常會選擇“嚇?!钡姆椒▉肀坪⒆庸怨跃头?。
前幾天逛超市,遇見一個媽媽帶著4、5歲孩子,媽媽在前面邊走邊吼:“你不是要玩嗎!我今天就把你丟在這兒,媽媽不要你了!”

但在所有嚇唬孩子的話語中,“我不要你”這句話對孩子的傷害是最大的。
年幼的孩子可不懂大人語言的“潛規(guī)則”。
對于他來說,你脫口而出的“不要你了”,只會傷害到他的安全感,造成他對愛的不確定。
用“拋棄”作暗示,用“媽媽的愛”作為威脅,一次兩次可能會有效果,但是長期下來,留給孩子的是恐懼和壓力,這會造成孩子強烈的不安全感。
這樣的做法,更容易造成孩子的怯懦、自卑、甚至是偽善,因為他們早已習(xí)慣了屈服,將來也更易屈服于比自己強大的“惡人”,從而更容易受欺凌。

比起威脅恐嚇,正面溝通會更有效
孩子比我們想象的更聰明,比起威脅恐嚇,懂得和他正面溝通可能會更有效。
①父母做好示范榜樣。
想要讓孩子養(yǎng)成良好的行為習(xí)慣,父母先做好不邊吃飯邊玩手機,而不是大聲的呵斥孩子:再邊吃完飯,就不帶你出去玩了?!?/p>
②在教育與引導(dǎo)孩子時,一定要懂得善于使用正向的語言。
最好不要使用一些恐嚇式的話來滿足你一時的心安,導(dǎo)致孩子心理永久的不安。
③善于充分調(diào)動孩子的視覺、聽覺和觸覺,喚起孩子的注意。
不要強迫于孩子做一些不情愿的事,而是更應(yīng)該先讓孩子意識到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、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。
在孩子眼中,父母是最親近的人,是能夠給予安全與溫暖的人。所以,父母不要貪圖一時之便,用哪些沒有正向的語言來恐嚇孩子,比起這些恐嚇的語言,給予孩子耐心與溫暖的愛更加有效。
關(guān)注獲取,更多幼小初高成長規(guī)劃資訊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