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部分家長應(yīng)該都遇到過這樣的難題:無論怎么訓孩子,他都聽不進去,有的時候甚至還會反駁你。面對這樣的情況,我們總會認為是孩子太任性、不聽話,可事實上,這也有家長的責任哦。
今天,我們就來一起聊聊正確應(yīng)對孩子的任性行為這個話題。

首先,我們可以先回憶一下,在我們帶孩子的過程中,是否有過以下幾種情形:
第一,孩子在沙發(fā)上蹦來蹦去,或者攀爬家具的時候,你一面說著“不可以”,一面做著自己的事情;
第二,當孩子發(fā)脾氣,甚至想要動手打人的時候,你沒有及時制止他,而是在事后說教孩子;
第三,孩子不遵守規(guī)矩,甚至每次做錯事后都要討價還價。
以上幾種情況,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長。為什么這么說呢?

正確應(yīng)對孩子的任性行為
我們先來說說第一點:當孩子做一些危險的事情時,如果你只是用言語去呵斥他,那么他意識不到這件事的嚴重性,反而會為了引起家長的注意而繼續(xù)做這件事。
再說說第二點:孩子在做錯事的時候,我們?nèi)绻涣⒓粗浦顾?,那么他便會不當回事,即使事后你會批評他,他還是不會意識到自己做錯了。
最后是第三點:作為一家之長,我們定好的規(guī)矩就不能輕易改動,否則規(guī)矩在孩子的心里就沒有了權(quán)威性,他就會更加無視規(guī)矩,最后變得“無法無天”。
當然,除了上述的三點之外,孩子不聽話還有一大重要原因:孩子無法接受家長的溝通方式。
這點,我們可以具體討論一下。
孩子任性的原因
溝通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是很重要的,如果家長很少跟孩子溝通,反而經(jīng)常訓斥他,那么孩子將無法感受到家長的愛,慢慢地,他就會站在家長的對立面了。
那么什么樣的溝通方式是不可取的呢?

首先,對于大部分事情,家長只關(guān)注孩子“做沒做到”,而不是“怎么去做”。很多家長在育兒的時候,往往都是以結(jié)果為導向的。
比如說,有的家長希望孩子能夠考100分,于是每天盯著孩子的成績。
每次孩子考不好,家長總是質(zhì)問他“為什么”,以及要孩子保證下次能考好。這讓孩子無形中會產(chǎn)生一個認知:我考不到100分,爸爸媽媽就失望了,從而不喜歡我了。
其次,總是用身份的“權(quán)威”去打壓孩子。在教育孩子的時候,我們總是會下意識產(chǎn)生一種想法:孩子還小,他什么都不懂,所以事事都應(yīng)該聽家長的。
帶著這種想法,我們在跟孩子溝通的時候,就很容易變成我們強行灌輸給孩子某些想法,而孩子則是被迫接受。在這種溝通模式下,孩子不僅會感到不舒服,還會逐漸失去對事物的自我判斷。

最后,在孩子表達想法的時候,家長總是打斷他。
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世界,當孩子和我們溝通的時候,他會想要展示這個屬于自己的世界,并且希望家長可以接納。
然而,很多家長總是認為孩子這么小是不能有獨立思想的,所以每次當孩子描述自己內(nèi)心真情實感時,家長總是會冒出來一句“你懂啥”。
這些不可取的溝通方式,最終會造成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裂縫越來越大,甚至會讓孩子認為,自己是不被愛和不被尊重的。
如果孩子總是有這樣的感受,那么時間久了,他便不再想和家長溝通了。不想溝通,那么就更不想被家長教育,性格也越來越任性和叛逆。

解決正確應(yīng)對孩子的任性行為的問題,我們不應(yīng)該單從孩子的身上找原因。有的時候換個角度,想想我們自己的問題,然后結(jié)合實際情況再進行調(diào)整,這樣教育孩子就會事半功倍了。
關(guān)注獲取,更多幼小初高成長規(guī)劃資訊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