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有句箴言:“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,就是教會并尊重孩子的選擇,這樣遇挫時他才更有耐力,成功時也會愈加喜悅?!?/p>
在生活中,我們常常出于愛,喜歡對孩子橫加干涉。
殊不知,愛孩子是一種本能,尊重孩子卻是一項修煉。
別讓你的教育,輸在了獨斷專行上。
父母最好的教育,是懂得尊重孩子
電視劇《以家人之名》中有這么一個片段,成績張榜了,孩子明月排在全班第三,臉卻立馬變黑了,因為這個成績不能令她媽媽滿意。
而一旁的李尖尖考了全班倒數(shù)第三,卻開心到快要飛起來,她哈哈大笑道:“你知道么,我之前一直穩(wěn)居全班倒數(shù)第二??!”
這樣陽光開朗的她讓人動容,根本看不出是一個從小失去母親的孩子,沒有孤僻敏感,只有元氣滿滿。
事實上,這一切得益于尖尖有個尊重她的好老爸。

她喜歡畫畫,李海潮就全力支持;尖尖喜歡雕刻,李海潮就讓她玩到盡興,哪怕家里弄得滿地是灰,一片狼藉。
這樣的尖尖不僅成為了大家的開心果,還畫得一手好畫,雕刻也在市里拿了獎。
試想,如果李爸粗暴地禁止尖尖做她熱愛的事,強迫她學東學西,估計我們看到的尖尖又是另一副愁容滿面的模樣了。
演員張艾嘉曾給兒子設(shè)計了一條完美的成才之路,即使看出他悶悶不樂,仍舊一意孤行。
直到兒子遭遇綁架后又失而復得時,她才開始尊重他的想法和意愿:
可以請同學回家一起玩;可以去他喜歡的游樂園玩,而不再按她的安排,只去博物館和藝術(shù)館……
有一天,兒子突然躺進張艾嘉懷里,動情地沖她說了句:“媽媽,謝謝!”
張艾嘉大吃一驚。
以前她苦心孤詣,兒子毫不領(lǐng)情;現(xiàn)在給他的教育松綁,兒子竟然感激涕零。
教育專家孫云曉說:“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,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?!?/strong>

被父母尊重的孩子,會更有自信和主見,從而成為最好的自己,收獲尊嚴、成就感和幸福。
《奇葩說》里黃執(zhí)中曾說:“什么是完美人生?那就是在人生的時時刻刻,永遠都盡可能地保有最多的選擇權(quán)?!?/p>
擁有懂得尊重的父母,才是孩子最大的福氣,凡事有選擇余地,處處有愛的歸屬。
要想孩子人格完整、健康成才,千萬別把家變成自己的“一言堂?!?/p>
真正智慧的教育,是對待孩子如他所是,而非如己所愿。
尊重孩子的天性,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
九年前,一檔親子互動真人秀爆紅全國。
那就是《爸爸去哪兒》。
如今好幾年過去了,黃多多已經(jīng)逐漸長大,變成了一個14歲的美少女,但近些年來,黃多多卻屢屢因為自己的“超齡行為”而登上了熱搜。
其實,黃多多一直是個有些“叛逆”的星二代。
小小年紀,就開始打耳釘,頻繁染發(fā),穿衣服也偏成熟和大膽。
甚至有的時候跟妹妹的合照,被網(wǎng)友調(diào)侃不像“姐姐和妹妹”,而像“媽媽和女兒”。



但黃磊夫婦一直從來不太在意網(wǎng)友的評價,而是在尊重女兒天性的基礎(chǔ)上,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,給孩子一種被尊重被重視的感覺。
從孫莉發(fā)布的微博中,可以發(fā)現(xiàn)他們的兩個女兒很小就開始有打扮的行為。
2014年舉家赴港旅游時,當時8歲的多多對著梳妝鏡在涂口紅,手指上還貼著美甲貼紙。

幾次外出,兩個孩子也都跟媽媽一樣戴著耳環(huán)。

黃磊早期受訪分享“育兒經(jīng)”時曾經(jīng)表示:
當自己的孩子對新鮮事物表現(xiàn)出好奇心,作為家長自己更多的是會放手讓孩子去嘗試體驗,尊重孩子的選擇遵循其自然發(fā)展規(guī)律。
但這種包容并不是完全“撒手不管”,夫妻倆仍會從中進行積極正面的引導。

讓更多網(wǎng)友羨慕的是黃磊在采訪中曾表示自己會充分尊重女兒的感情和隱私,坦白說,這一點實在太難得了。


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和權(quán)利很重要,很多人認為孩子不需要尊重,一切要按家長的想法去做,卻完全忽視孩子的想法。
黃磊和孫莉?qū)⒆拥慕逃愕蒙鲜恰傲眍悺绷恕?/p>
這種在一般父母看來“叛逆、出格、孩子不能做”的事情,黃磊夫婦通通都做了。而黃多多也是真的優(yōu)秀。
其他孩子還在玩泥巴的時候,多多已經(jīng)獨立翻譯了兩本英文繪本。
她從小就跟媽媽學鋼琴、學畫畫,作為黃大廚的女兒,廚藝自然也是棒棒的,織毛衣這樣的技能,也是不在話下。
黃磊曾在微博曬出多多練琴的照片,看得出來,鋼琴、吉他也都有模有樣;

三年級的時候,配音電影《圓夢巨人》與國際大導演全程英文交流,毫不怯場;
12歲的多多還首次出演賴聲川導演的話劇《水中之書》,圓了一直以來的夢想;

所謂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(fā)展,不過如此而已。
黃磊和孫莉的教育方式看似開明、大膽,實則明智,就是愛的體現(xiàn)啊。
支持孩子愛美的心理,尊重孩子的行為,這是多少孩子心中夢寐以求的父母型啊。
黃磊在談到教育女兒時,稱“要支持孩子們,讓她們有自己的空間,最大的愛就是放手?!?/p>
有一番話,讓人印象深刻:
“我從未把她當做孩子,她是一個有思想的人,她有她的秘密,她的想法,她的人生。
她不屬于我,我們是彼此獨立的個體,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她,我們像朋友一樣相處。
我要教會她這樣是對的,那樣是不對的,我不喜歡擺爸爸的架勢,在我看來,親身示范,讓她身臨其境地體會更好。
如果她不要做一些事情,她就要承擔不做的結(jié)果,為自己負責。”

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,尊重孩子,黃磊很好地做了表率。
他們的教育方式,被網(wǎng)友們稱贊,很大一部分是因為,被尊重,是許多網(wǎng)友在孩童時期最渴望、期待從父母那得到的。
而這種被尊重、開明的教育方式,在一定程度上,也能夠很好的與孩子建立情感紐帶。
每個優(yōu)秀孩子背后都有一對優(yōu)秀的爸媽,加一套優(yōu)秀的教育方法。
正如詩人紀伯倫在《論孩子》中說的:
你的孩子,不是你的孩子
雖然在你身旁,卻不屬于你
你要向他們學習,而不是使他們像你
了解孩子的天性,做聰明的父母
畢淑敏曾寫道:“孩子的生命,自有他該有的軌跡,該承受的,該經(jīng)歷的,他都應(yīng)該有完整的體驗?!?/p>
養(yǎng)育孩子是一個巨大的工程,本質(zhì)上是一個復雜的體系。家長需要給孩子的是知識、耐心和愛。
如果你相信孩子更像有生命的森林,就要允許他用自己的方式成長。
我們家長能給予的是了解、尊重、陪伴和耐心。
最終,孩子長成的樣子一定和你設(shè)想的不一樣,但一定會有驚喜。
我們了解孩子先天氣質(zhì)的意義就在于,在了解和接納孩子先天特點的基礎(chǔ)上,給孩子最合適的教養(yǎng),也就是努力提高孩子的先天氣質(zhì)和家長教養(yǎng)方式的擬合度。
孩子的先天特性的確是人格形成的基礎(chǔ),但是后天的教育和環(huán)境影響也同樣重要,了解孩子,才能將孩子的先天優(yōu)勢最大化。
如果你的孩子是棵小松樹,那么我們就把他培養(yǎng)成一棵蒼天勁松,而不是非要把他教成一棵翠柳。
俗話說:“龍生九子,子子不同”,同一對父母生的孩子都會個個不同,又何況不同家庭的孩子呢。因地制宜,因材施教,在充分了解孩子氣質(zhì)的基礎(chǔ)上,給孩子最適合的教養(yǎng),而不是生搬硬套別人的成功方案。
做聰明的父母,尊重孩子本來的樣子,把每一個孩子都培養(yǎng)成獨特的他,幸福的他。
我想,這是每一位父母的心之所愿。
如果你也想更深入的了解孩子,發(fā)現(xiàn)他的閃光點,不妨來做個測評

關(guān)注獲取,更多幼小初高成長規(guī)劃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