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教育方式的多樣化,越來越多家長提倡“要盡早教會孩子獨立”這樣的教育理念。
而隨著這種教育理念的傳播,很多“育兒專家”提出這樣一件事:
想要讓孩子獨立,那么家長首先要上的第一課就是狠心。孩子摔倒了,不要去扶他,摔疼了,哭了,也不要去哄他,要讓他學會自己站起來繼續(xù)走!
這話乍一聽好像是這么回事,卻經(jīng)不起細細推敲。
如果我們說,教育孩子需要家長狠心的話,那么我想孩子學到的,可能是冷漠,而不是獨立和堅強。首先,我先來跟大家科普一下這種育兒理論最初出自于哪里。

讓孩子一直哭不哄的結果
我想各位家長一定對“哭聲免疫法”這個荒誕的育兒理論很熟悉吧,沒錯,這就是曾經(jīng)風靡朋友圈的育兒大法。最初,它是由約翰·畢生在《嬰兒和兒童的心理學關懷》一書中提出來的。
在這部書中,畢生倡導了一種行為矯正式的兒童養(yǎng)育體系,把孩子當作機器一樣訓練、塑造和矯正。據(jù)說,這種育兒方式曾經(jīng)影響了美國的一代家庭。
可是,這套聽上去很“科學”的育兒理論,在我國傳播后,卻給很多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可逆的傷害。

著名演員馬伊琍。曾經(jīng)分享過自己使用這種教育方式后的感想,她說,在給大寶使用過“哭聲免疫法”之后,她進行了深刻的反思,并且決定堅決不要在二寶身上使用這種殘忍的教育方法了。
這是為什么呢?馬伊琍說,在使用過這種教育方法后,她的大女兒患上了“分離焦慮癥”,不僅更加黏著媽媽,還對外界充滿了恐懼感,不敢輕易接觸陌生的事物。

從心理學角度來講,這是孩子極度缺乏安全感的表現(xiàn)。
幼兒時期,孩子通過哭聲表達需求,如果這個時候家長坐視不理的話,孩子就會因長期得不到滿足而變得焦慮。所謂的“哭聲免疫法”,并沒有免去孩子的脆弱,反而免去了父母對孩子的愛。
可有些家長還會有疑問,如果孩子每次哭鬧都要及時給他反饋的話,那他怎么學會獨立和堅強呢?
首先,我們要知道,孩子為什么會哭。其實,當孩子摔倒,或者遇到其他困難的時候,哭是一種正常的反應。因為孩子的生活經(jīng)驗和抗壓性要比成年人差很多,所以在經(jīng)歷挫折的時候,哭既是一種負面情緒的宣泄,也是一種求救信號。
當然,我們要判斷孩子是“真哭”還是“假哭”,因為很多孩子非常善于用裝哭來拴住父母的心,以此來滿足自己很多無理取鬧的要求。

如果孩子的確遇到了困難,那么家長千萬不要坐視不理,我們可以按照下面3個步驟去幫助孩子:
第一,先去詢問孩子的情況。
當孩子哭的時候,家長可以及時給予孩子關注和關心,詢問他因為什么而哭。
這樣做首先會讓孩子感覺到家長是關心自己的,從而才有足夠的安全感將自己的煩惱向父母表達出來。
第二,幫助孩子分析他所遇到的困難。
接下來,家長要做的就是安撫孩子的情緒,但是在這里要注意,安撫并不只是表面的哄。
我們可以先給孩子一個擁抱,向孩子表示理解,然后再幫助孩子分析他的難題。等一切問題都梳理清楚的時候,孩子的情緒就會慢慢由陰轉晴。
第三,陪伴孩子一起戰(zhàn)勝困難。
孩子遇到困難后,只有總結經(jīng)驗和方法,才能有足夠的能力去應對下一次的困難。
就像很多孩子在考試的時候,總在同一種類型的題目上“摔跤”,如果不及時做總結,就沒辦法找到應對的方法,那么下次,下下次,他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。
當然,這些都需要家長的陪伴和引導。
我們可以幫助孩子總結出一些方式方法,為他在成長路上即將遇到的種種難題做好充足的應對措施,這樣一來,即使孩子再次摔倒,也能自己站起來。

培養(yǎng)孩子獨立堅強的個性其實不難,多多幫助孩子找到方法,比狠心不管要重要得多。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就是家長,當我們給了孩子足夠的愛和勇氣,他才能夠?qū)W會愛獨立和堅強。
每個孩子生來都有一雙羽翼,然而沒有一個孩子的羽翼天生就是強壯的,孩子之所以能夠在藍天肆意翱翔,這離不開家長的支持。
所以,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多給他支持和幫助,而不是冷漠,希望每個孩子都能茁壯成長,并且學會獨立和堅強,在自己向往的天空盡情飛翔。
關注獲取,更多幼小初高成長規(guī)劃資訊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