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玫瑾教授曾說過:
“針對孩子的任性行為不要說教,同樣,針對孩子的犯錯行為也不要說教,因?yàn)檎f教對孩子來說是噪音。”
當(dāng)孩子犯錯時,家長不妨試試以下三個方法:
1. 讓孩子去體會道理,不是明白道理。
看過一個新聞。
有個小男孩覺得上學(xué)特別辛苦,告訴媽媽自己不想上學(xué)了。
這個媽媽聽到兒子這樣說,并沒有生氣,還同意了孩子的請求。
但媽媽告訴他,他不上學(xué)的時候,需要去街上撿廢品賺錢,賺夠了一定的錢,才能放假。
一開始,孩子還很興奮,可很快就累的滿頭大汗。
在回家的時候,他想坐公交車,他媽媽告訴他,你今天掙的錢根本不夠坐車,只能走著回家。
孩子雖然不愿意走路了,但也沒有辦法。
在路上,他媽媽問他,你現(xiàn)在想上學(xué)還是想工作?孩子毫不猶豫地回答,我想上學(xué)!
媽媽沒有一句說教,讓孩子在親身經(jīng)歷中,明白了道理。
因此,說多少句大道理,都不如讓孩子親自體驗(yàn)一下。
2. 接納和尊重,勝過一千次說教。
暖心動畫片《飄》中講述了一個會飛男孩的故事。
小男孩跟著蒲公英學(xué)會了漂浮,爸爸雖然很開心,但他擔(dān)心鄰居們的異樣眼光。
他想出各種方法,以防孩子飛走。
但經(jīng)過游樂場時,兒子還是掙脫著飛了出去,但周圍人沒人愿意跟他玩。
爸爸徹底發(fā)怒了,他對兒子喊著,你就不能正常點(diǎn)嗎?
兒子聽了非常絕望,他默默系緊了帽子,閉上了眼睛,任淚水在臉頰流淌......
看著孩子難過的樣子,爸爸明白了,別人怎么看孩子,一點(diǎn)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性格特點(diǎn),他才能健康成長。
父親不再阻止孩子,孩子開心地在游樂場飛來飛去,孩子變得非常幸??鞓?。
美國心理醫(yī)生斯科特·派克在《少有人走的路》一書中寫道:
“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明白,愛孩子,就要尊重孩子,尊重他們的意愿和感受,尊重他們有做決定的權(quán)利?!?/p>
被父母無條件接納的孩子,才能盡情釋放自己、綻放自己,成為一個成功又幸福的人。
3. 我們對孩子身體力行,教育才能水到渠成。
著名科學(xué)家錢學(xué)森在教育孩子時,很少苦口婆心地說要怎么做,而是身體力行,做孩子們的榜樣。
比如,他喜歡讀書,每晚7點(diǎn)過后是他的學(xué)習(xí)時間,這個時間段無論是誰都不可以打擾,哪怕天氣再炎熱、再酷寒,也會克服種種不適,靜心讀書。
正因如此,他的這種“讀書無止境”的觀念,深深植入孩子心中,孩子一個個都成就不凡。
真正的家庭教育,不是耳提面命,而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,父母身體力行,讓孩子看。
父母做最好的自己,才能教育出最好的孩子。